时间: 2025-04-24 01:3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36:02
词汇“果粥”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果粥”字面意思是由水果制成的粥。基本含义是一种将水果与粥结合的食品,可能是一种甜品或健康食品。
由于“果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健康饮食或特殊饮食需求的语境中,可能会提及“果粥”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果粥”由“果”和“粥”两个字组成,其中“果”指水果,“粥”指用米或其他谷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这个词可能是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趋势的兴起而逐渐被人们使用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果粥”可能被视为一种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在一些文化中,水果与粥的结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饮食方式。
“果粥”可能给人带来清新、健康、自然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早晨的阳光、新鲜的水果和温暖的粥,带来一种温馨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对传统粥品感到厌倦,可能会尝试制作“果粥”来增添新鲜感。例如,在周末的早晨,可以用苹果、香蕉和燕麦煮成一碗果粥,享受不同的风味。
在诗歌中,可以将“果粥”作为一种意象,表达清新和自然的感觉:
晨曦微露,果粥飘香,
苹果与燕麦,共舞晨光。
清新入口,温暖心房,
一日之计,始于这碗果粥香。
在视觉上,“果粥”可能让人联想到色彩缤纷的水果和浓稠的粥,形成一幅温馨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煮粥时的咕嘟声和切水果的清脆声。
在不同文化中,水果与粥的结合可能并不常见。在一些亚洲文化中,粥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但通常不与水果结合。在西方文化中,水果可能更多地与酸奶或沙拉结合。
“果粥”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代表了健康饮食的一种趋势。通过对“果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变化和应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健康饮食的概念。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粥】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粥,驙也。 、 《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驙粥之食。 、 《晋书·石崇传》-崇为客作豆粥。 、 《战国策·赵策》-恃粥耳。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粥以糊口。
【组词】
粥饭僧、 粥鼓、 弱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