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21:49
果树:指那些能够结出可供人类食用的果实的树木。这些果实可以是水果,如苹果、梨、桃子等,也可以是坚果,如核桃、杏仁等。果树通常需要特定的生长条件,如适宜的土壤、气候和光照。
果树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特征。在古代文献中,果树常被提及,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即指桃树。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果树的种类和栽培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在许多文化中,果树象征着富饶和繁荣。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果树常常与丰收和吉祥联系在一起。果树也是许多节日和庆典中的重要元素,如中秋节的月饼和石榴。
果树常常唤起人们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童年时在果园中玩耍的快乐时光。
在我的家乡,有一片历史悠久的果园,每到春天,果树开花时,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花香。这些果树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和骄傲。
在诗歌中,果树可以被用来描绘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春风拂过果园边, 桃花梨花竞相妍。 岁月流转果满枝, 丰收喜悦在心田。
想象一下,春天的果园中,果树上开满了花朵,蜜蜂在花间忙碌,微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这样的场景不仅美丽,还伴随着自然的香气和鸟儿的歌唱。
在不同文化中,果树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苹果树常常与知识和诱惑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果树更多地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果树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植物学上的一个类别,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文化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