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54
“发奋图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自我提升和国家的强盛。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或集体通过不懈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决心和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发奋图强”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在专业领域,如教育、企业管理等,它强调持续学*和创新的重要性。
同义词: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反义词:自暴自弃、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发奋图强”源自**古代的励志文化,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鼓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发奋图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追求更好的自己。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它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多次用“发奋图强”来激励自己克服学上的困难。例如,在准备重要考试时,我会提醒自己要保持努力,不断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发奋图强,不畏艰难,只为那一抹晨光。”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黎明时分,迎着朝阳努力奔跑的画面。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歌词中不断重复“发奋图强”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ive for excellence”或“work hard and aim hig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努力追求卓越的含义。
“发奋图强”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它不仅激励个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也体现了社会对个人努力的认可和鼓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工具,帮助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无知丕士麦才智过人,发奋图强,于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
~、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3.
【图】
(会意。从囗,从啚。囗(wéi),表示范围。啚(bǐ),“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图,画计难也。 、 《诗·小雅·常棣》。传:“谋也。”-是究是图。 、 《仪礼·聘礼》-君与臣图事。 、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君不图与。 、 《战国策·秦策》-而天下可图也。
【组词】
试图、 图计
4.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