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26:54
“发奸露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揭发奸邪,暴露掩盖的坏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揭露隐藏的恶行或不正当行为,通常用于形容正义的行为或对不公不义的揭露。
在文学作品中,“发奸露覆”常用于描述主人公或正义角色揭露阴谋、腐败或不公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法律文件或政治演讲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以强调揭露真相的重要性。
同义词之间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如“揭露”更侧重于揭示真相,“揭发”则强调对不正当行为的举报。
“发奸露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历史演变中,它一直用于强调揭露不公和恶行的行为,是中华文化中正义感的体现。
在**传统文化中,“发奸露覆”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正直”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法治精神和公民责任感,鼓励人们揭露不公,维护社会正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义、勇敢和责任感强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畏强权,勇于揭露真相的英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或不正当行为,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揭露真相的决心和行动。
在创作中,可以将“发奸露覆”融入故事情节,描述主人公如何揭露一个复杂的阴谋,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正义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勇敢的记者手持麦克风,面对镜头揭露真相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激昂的交响乐,增强揭露真相的戏剧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cover the truth”或“expose the corrup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揭露隐藏的恶行。
“发奸露覆”这个成语在强调揭露不公和恶行方面具有重要的语言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正义和责任感。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
3. 【露】
4.
【覆】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见若覆夏屋者矣。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组词】
覆盆、 覆手、 覆杯、 覆水、 覆篑、 覆醢、 覆酱烧薪、 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