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2:43
“亢奋”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人的情绪或状态处于一种异常兴奋、激动或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伴随着生理上的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精神高度集中等。
“亢奋”一词源自汉语,由“亢”和“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亢”有高、极的意思,“奋”则表示振奋、奋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亢奋”,用以描述一种极端的兴奋状态。
在现代社会,“亢奋”常常与压力、竞争等社会现象相关联。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可能会经历短暂的亢奋状态,但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则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亢奋”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时刻。然而,过度的亢奋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焦虑和疲劳。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亢奋的状态通常出现在我完成一个重要项目或达到一个长期目标时。这种状态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亢奋”:
在夜的深渊,星辰闪烁,
我心亢奋,如烈火燃烧。
梦想的翅膀,振翅高飞,
穿越黑暗,迎接黎明。
在英语中,“亢奋”可以对应为“excited”或“hyper”,但“hyper”更多用于形容过度兴奋的状态。
“亢奋”这个词在描述人的情绪和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能够传达一种积极的情感,还能够提醒我们注意情绪的平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亢奋”对于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1.
【亢】
(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gāng)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高。
【引证】
《庄子·人间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
【组词】
亢爽、 亢山、 亢言、 亢昂
2.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