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32:15
太庙:太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宗庙,是皇家的重要建筑。它通常位于京城之内,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太庙一词源自古代**的宗法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太庙的建筑风格和祭祀仪式也有所变化。从周代的简单祭祀场所,到明清时期的宏伟建筑群,太庙一直是皇权象征的核心。
太庙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国家礼仪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地点。太庙的存在强化了皇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祖先的尊敬和孝道。
太庙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庄严、神圣和历史的厚重感。它代表了古代**的皇权和礼仪文化,给人以敬畏和尊重的情感。
在参观北京故宫时,我曾亲眼目睹了太庙的宏伟,那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让我深受触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太庙作为背景,描绘一场古代的祭祀仪式,展现皇家的庄严和历史的深远。
想象太庙的画面,可能是金碧辉煌的殿宇,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以及悠扬的钟声和鼓声,这些都能唤起人们对古代**的想象。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神社、印度的寺庙,也有类似的**和政治功能,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太庙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符号,不仅是*古代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太庙的学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