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20:00
“三风太守”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三风”可能指的是三种风气或风俗,而“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因此,“三风太守”可能指的是一个在任期间推崇或管理三种特定风气的太守。
由于“三风太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作者为了特定的文学效果或象征意义而创造的词汇。
由于“三风太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廉洁太守、模范官员 反义词:贪官污吏、昏庸官员
“三风太守”这个词汇可能是现代创造的,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历史研究中,以描述一个具有特定品质的古代官员。
在**古代,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郡或一州的事务。如果一个太守能够推崇或管理三种良好的风气,如廉洁、勤政、爱民,那么他会被视为一个优秀的官员。
“三风太守”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清官形象,给人以正直、公正的情感反应。
由于“三风太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三风太守”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理想中的官员形象。
结合古代官员的画像或古代官府的音乐,可以增强“三风太守”这个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风太守”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象征性官员形象。
“三风太守”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于描述理想中的官员形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4.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