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1:08
“摘艳薰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摘取艳丽的花朵来薰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美丽动人,或者形容事物美好、令人愉悦。
在文学作品中,“摘艳薰香”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她如同一朵摘艳薰香的花朵,令人陶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美好事物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文学或艺术相关的讨论中。
同义词:
反义词:
“摘艳薰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有关。在古代文学中,花朵常被用来比喻美女,因此“摘艳薰香”逐渐演变成形容美好事物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花朵常被赋予美好的象征意义,如牡丹代表富贵,梅花代表坚韧。因此,“摘艳薰香”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愉悦和赞美。它让我联想到美丽的花朵和美好的事物,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摘艳薰香”来形容一位朋友的婚礼,她的婚礼布置得非常美丽,就像是一场摘艳薰香的盛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摘艳薰香,
花间一梦,醉了时光。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中,一位女子在花园中摘取花朵,花香四溢。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花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beautiful as a flower”,但“摘艳薰香”这个成语更具有诗意和深度,它不仅仅是形容美丽,还包含了薰香的意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摘艳薰香”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美丽,还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它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我的语言魅力和文化素养。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
3.
【薰】
(形声。从艸,熏声。本义:蕙草)。
香草名。即“蕙草”,又名“零陵香”。
【引证】
《说文》-薰,香草也。 、 《广雅》。按,即今零陵香。-薰草,蕙草也。 、 《离骚》王逸注-叶曰薰,根曰薰是也。 、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 、 《山海经·西山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 《淮南子·说林》-腐鼠在坛,烧薰于宫。
【组词】
薰莸、 薰燧、 薰草
4.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