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5:54
摘樱(zhāi yī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摘取樱桃”。在这里,“摘”指的是用手或其他工具取下,而“樱”通常指的是樱桃,一种小型的红色或黑色果实,属于蔷薇科植物。
在文学作品中,“摘樱”可能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着青春和美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采摘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园艺,它可能涉及到具体的采摘技术和果实成熟度的判断。
“摘樱”作为一个词汇,其词源直接来自于汉语中的“摘”和“樱”。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绘田园诗般的景象,而在现代,它更多地与实际的采摘活动相关联。
在东亚文化中,尤其是日本,樱花(樱)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因此,“摘樱”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承载着对生命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摘樱”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温暖、生命的活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简单生活乐趣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个人的生活中,可能会有在果园或公园体验摘樱的经历,这种活动不仅带来乐趣,也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我在树下摘樱,每一颗果实都是春天的诗行。”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下,一位少女在樱桃树下轻轻摘取成熟的樱桃,背景是鸟鸣和微风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和美好。
在不同的文化中,“摘樱”可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樱桃可能更多地与爱情和诱惑联系在一起。
“摘樱”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美感。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缨】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缨,冠系也。 、 《墨子·公孟》-鲜冠组缨,绛衣博袍。 、 《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 、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缨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