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06:36
词汇“摘语”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的用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摘语”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摘录或引用的话语。它可能指的是从一篇文章、书籍、演讲或其他文本中摘录出来的句子或段落。
在文学领域,“摘语”可能指的是作家或诗人在作品中引用的他人的话语,用以增强自己作品的论点或情感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学术研究或文献综述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指代摘录的引用。
同义词:引用、引文、摘录 反义词:原创、创作(如果将“摘语”视为非原创内容的话)
由于“摘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熟知。它可能是由“摘录”和“语句”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特指摘录的语句。
在学术和研究领域,正确引用他人的摘语是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的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巧妙地使用摘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我来说,“摘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深邃。它可能唤起对知识传承和智慧积累的尊重。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我经常需要引用他人的摘语来支持我的论点,这要求我精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摘语”: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摘取了时间的摘语,
那些闪光的句子,如同星辰,照亮了我的夜空。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图书馆中翻阅古籍,手中拿着笔,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重要的摘语。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quotation”或“excerpt”,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用途和含义。
“摘语”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知识的传承、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创作。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摘语”是提升学术和文学素养的关键。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