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6: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6:14:07
摘译: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摘取并翻译”,通常指的是从原文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翻译,而不是全文翻译。这种做法常见于文学作品、学术论文或新闻报道中,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的核心思想或要点,而不是提供完整的翻译。
摘译一词由“摘”和“译”两个字组成。“摘”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选取、摘取;“译”字则指翻译。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摘译作为一种翻译方式逐渐普及,特别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现代社会中,摘译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
在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摘译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它不仅节省时间和资源,还能帮助人们快速获取和传播重要信息。
摘译一词给人以简洁、高效的印象。它让我联想到快速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过程,以及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一个国际学术项目,需要摘译多篇外国论文的关键部分,以便团队成员快速了解研究进展。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摘译在学术交流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使用摘译的概念来表达对某首外国诗歌的喜爱和敬意,通过摘译其精华部分,融入我的作品中,创造出新的意境和情感。
摘译让我联想到图书馆中翻阅外文书籍的场景,以及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翻译的声音。视觉上,它可能与书页上的标记和摘录笔记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摘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cerpt translation”或“selected translation”,强调从原文中选取部分进行翻译。
摘译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摘译教会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关键信息,并有效地传达给他人。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译】
(形声。从言,睪(yì)声。本义: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译,传译四夷之言者。 、 《方言十三》-译,传也。 、 《礼记·王制》-北方曰译。 、 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译者称西人。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译欧西人之言。
【组词】
汉语被译成日语;译品、 译义、 译写、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