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9:19
“残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残”和“弃”。字面意思是指被遗弃或抛弃的残余物或残缺不全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人因为不再被需要或被认为无价值而被丢弃或遗弃。
在文学中,“残弃”常用来描绘荒凉、废弃的场景,如废弃的建筑物、遗弃的村庄等,营造一种凄凉、萧条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被社会或家庭遗弃的人,表达一种同情或无奈的情绪。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中,“残弃”可能指被遗弃的文物或遗址。
同义词“遗弃”和“抛弃”强调的是主动的放弃行为,而“残弃”更多强调的是被遗弃后的状态。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残弃”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残”字古已有之,原指残缺、不完整,后来引申为剩余、残留之意。“弃”字则指抛弃、放弃。两个字组合成“残弃”,强调的是被抛弃后的残缺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残弃”常与悲凉、无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被遗弃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遗弃老人或儿童。
“残弃”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孤独、无助和被遗忘的状态。它唤起人们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和对人道主义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被遗弃的动物或物品,这时候“残弃”这个词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状态。例如,在公园里看到一只被遗弃的小猫,我们会感到同情和想要帮助的冲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残弃的角落,时光静静流淌,每一块破碎的石砖,都诉说着过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废弃村庄的画面,荒凉的房屋、破败的街道,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废弃建筑时的呼啸声,增添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残弃”可以对应为“abandoned”或“discarded”,这些词汇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但“残弃”更强调被遗弃后的残缺状态。
“残弃”这个词在描述被遗弃的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描绘了物质上的残缺,也反映了情感上的失落和无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