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52
“残废”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或精神上的严重损伤,导致个体在某些或所有日常活动中能力受限。基本含义通常指一个人因疾病、事故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或部分失去正常功能。
在文学中,“残废”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悲惨命运或突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用于形容某人的能力不足或表现不佳。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康复学,它是一个描述性术语,用于准确描述患者的状况。
这些同义词在描述身体或精神损伤时有所重叠,但“残废”通常带有更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残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残”和“废”两个字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身体或功能的丧失。
在**文化中,“残废”一词可能带有较强的负面含义,常被视为对个体的歧视。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更倾向于使用“残疾人”等中性或积极的词汇。
“残废”一词通常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痛苦、限制和挑战,但也可能激发对坚韧和勇气的赞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因事故而残废的朋友,他的乐观和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尽管命运使他残废,他的心灵却如鹰般自由。”
看到“残废”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轮椅、拐杖或医院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艰难的步伐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rippled”或“disabled”。前者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而后者更为中性,常用于现代语境。
“残废”一词在描述身体或精神损伤时具有明确的含义,但其负面情感色彩使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更中性的词汇所替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恰当使用该词汇至关重要。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