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6:40
词汇“披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拼或者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假设“披觌”是一个存在的词汇,并且具有特定的意义。
假设“披觌”的字面意思是“揭露”或“展示”,类似于“披露”或“展现”。
假设“披觌”源自古代汉语,可能由“披”(打开、揭开)和“觌”(见、显现)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强调透明度和真实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披觌”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代表着勇气和诚实。
使用“披觌”可能会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真相和透明度的积极联想。
假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我使用了“披觌”这个词来描述我揭露一个重要事实的行为,这可能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写道:“在月光下,我披觌了心灵的秘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手中拿着一份文件,表情坚定,背景是聚光灯,音乐可能是庄严的交响乐。
假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类似的词汇,如英语中的“unveil”,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揭露和展示的意义。
尽管“披觌”可能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词汇,但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在不同语境和应用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觌】
见;相见。
【引证】
曹植《洛神赋》-尔有觌于彼者乎?
【组词】
不觌、 私觌、 觌体
以礼相见。
【引证】
《左传》-大夫宗妇觌,用币。
【组词】
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