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25:07
词汇“亡聊”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您提供的词汇“亡聊”,我猜测您可能指的是“无聊”的误写或变体。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基于“无聊”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无聊:指由于缺乏兴趣或刺激而感到厌倦、不愉快或精神空虚的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无聊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他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雨,感到无比的无聊。”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无聊是一个常用词汇,如“今天没什么事做,感觉很无聊。”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无聊可能与情绪低落、缺乏动力等症状相关。
同义词:厌倦、乏味、枯燥、空虚
反义词:有趣、兴奋、充实、刺激
“无聊”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和“聊”组成,“无”表示没有,“聊”表示乐趣或话题。在古代汉语中,“聊”也有依赖、寄托的意思,因此“无聊”最初可能指没有寄托或依赖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无聊常常与快节奏生活、信息过载和精神空虚等问题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精神满足的需求。
无聊可能引发消极情绪,如沮丧、焦虑。它也可能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兴趣或活动来填补精神空虚。
在日常生活中,无聊时我可能会选择阅读、写作或进行其他创造性活动来打发时间。
在诗歌中,无聊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如:
在无聊的午后,
我翻开尘封的诗集,
寻找那些被遗忘的韵律,
填补心灵的空隙。
无聊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的画面,如重复的图案或静止的风景。在音乐中,无聊可能表现为缓慢、重复的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无聊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缺乏兴趣或刺激的状态。
无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它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需求和寻找生活的乐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无聊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的心理状态。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憀】
悲伤。
【引证】
《说文》-憀,憀然也。从心,尞声。 、 陆龟蒙《自遣》-谁使寒鸦意绪娇,云晴山晚动情憀。
【组词】
憀戾、 憀恨、 憀栗、 憀憀
清楚。
【引证】
嵇康《琴赋》-新声憀亮。 、 潘岳《笙赋》-勃慷慨以憀亮。
【组词】
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