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0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02:24
词汇“清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古汉语含义进行。
“清眇”一词的字面意思可能包含“清澈”和“微小”或“遥远”的含义。在古汉语中,“清”可以指清澈、纯净,而“眇”则有微小、遥远的意思。因此,“清眇”可能形容一种清澈而微妙、遥远的状态或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清眇”可能用来形容景物的清澈与遥远,如山水间的雾气、远处的山峰等。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该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中,可能会遇到。
“清眇”可能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在**传统文化中,清澈与微妙往往被赋予诗意和哲理的含义,如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可能与“清眇”的意境相呼应。
“清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宁静、深远和神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山谷、远古的传说或是深邃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个人生活中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清眇的月光洒在古老的石桥上,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视觉上,“清眇”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雾气、远处的山峦;听觉上,可能是远处传来的悠扬笛声或溪水潺潺。
由于“清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古汉语词汇,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体现。
“清眇”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清澈与微妙的意境,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眇】
(会意兼形声。从目,从少,少亦声。本义:一只眼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眇,一目小也。 、 《易·履》-眇能视,跛能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