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57:36
词汇“涂不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其字面意思是指在涂写或绘画时,不会遗漏任何细节,比喻做事认真细致,不疏忽大意。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涂不拾遗”字面意思是涂写或绘画时不会遗漏任何细节,引申为做事非常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
“涂不拾遗”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涂不拾遗,市不豫贾。”原意是指在战乱之后,社会秩序恢复,人们不再拾取遗失的物品,市场也不再有欺诈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做事细致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涂不拾遗”这样的成语在强调工作态度和品质时非常受欢迎。
这个成语给人以认真、负责、细致的正面情感联想,常用于赞扬和鼓励他人。
在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涂不拾遗,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做到最好。
在诗歌中,可以将“涂不拾遗”融入描述工匠精神的诗句,如“匠心独运涂不拾遗,艺海无涯细琢成。”
想象一位画家在画布上细致描绘,每一笔都精准无误,这种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精细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画笔在画布上轻轻滑动的声音,细腻而有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或“detail-orient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
“涂不拾遗”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工作态度的描述,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在学*和工作中,我们应该追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1.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