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58
“不伏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不易于掌握或控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难以操作或处理,或者人难以驾驭或管理。
在文学中,“不伏手”可以用来形容复杂的人物性格或难以解决的情节问题。在口语中,它常用来描述某物难以使用或某人难以相处。在专业领域,如机械工程中,它可能指设备难以操作或维护。
“不伏手”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伏”字原意为屈服或顺从,“手”指操作或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难以掌握或控制的意思。
在**文化中,“不伏手”常用来形容那些难以驯服或管理的人或事物,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控制的追求。
该词汇给人带来一种挑战和困难的感觉,可能引发对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技术产品“不伏手”,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和适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的城市,灯火阑珊,人心‘不伏手’,在寂静中寻找归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难以操作;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复杂、难以跟上的曲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rd to handle”或“difficult to manage”,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难以控制事物的共同认知。
“不伏手”这个词汇在描述难以掌握或控制的事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