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5:37
“不以为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于某件事情并不感到奇怪或惊讶。它表达的是一种对常见事物或情况的平常心态,即对某事已经*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或异常。
“不以为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汉语成语在表达上的简洁和深刻。
在**文化中,“不以为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对事物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惊讶或激动。这种心态在社会交往中被视为一种成熟和稳重的表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接受。它让我联想到面对生活中的常态和不可避免的变化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不以为奇”来描述对某些常见现象的接受态度。例如,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偶尔失误,我会告诉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不以为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人事不以为奇,唯有心中那份宁静,如古井无波。”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平静的湖面图,没有任何波澜;听觉上,可以是一段轻柔的古典音乐,传达出平和与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it for granted”或“it's no surprise”,它们在意义上与“不以为奇”相似,都表达了对某事的平常心。
“不以为奇”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对常态的接受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汉语成语丰富内涵的理解。
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吴少奶奶是看惯她妹子的憨态的,也就~,兀自捧着一杯茶在那里出神。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1. 【以为】 认为; 作为,用作; "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 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 犹已为,已是。以,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