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46
树瘤(Tree knot)是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伤、疾病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木材内部形成的异常生长结构。这些结构通常表现为树干或树枝上的硬块或突起。
树瘤一词源自中古英语中的“knotte”,意为“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于描述树木上的结节状结构。在现代英语中,树瘤通常指树木因受伤或疾病而形成的硬块。
在一些文化中,树瘤被视为树木的守护符或幸运的象征。例如,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树瘤被认为是树木的眼睛,能够看到周围的一切。
树瘤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也能找到生存的方式。
在我小时候,家乡有一棵巨大的老树,树干上布满了树瘤。每当我经过那棵树时,总会停下来触摸那些树瘤,感受它们的粗糙和历史的厚重。
诗歌: 在岁月的长河中, 树瘤静静地诉说, 每一道痕迹, 都是风雨的见证。
树瘤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树木的粗糙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和深浅不一的纹理。听觉上,树瘤可能让人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或是木材在加工时的敲击声。
在不同文化中,树瘤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树瘤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它们可能被视为自然美的体现。
树瘤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树木的物理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树瘤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欣赏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瘤】
瘤子,身体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淋巴瘤、血管瘤、脂瘤和骨瘤等。
【引证】
《说文》-瘤,肿也。从疒,留声。 、 《通俗文》-肉凸曰瘤。 、 《声类》-瘤,息肉也。 、 《三苍》-瘤,小肿也。
【组词】
瘤牛;瘤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