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4:47
悲观主义是一种哲学和心理态度,认为世界本质上是不幸的、痛苦的,或者认为人类的前景是悲观的。悲观主义者倾向于看到事物的负面,对未来持怀疑或消极的态度。
“悲观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pessimismus”,由“pessimus”(最坏的)和“-ism”(主义)组成。在19世纪,随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流行,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现代社会,悲观主义常常与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等负面**相关联。在某些文化中,悲观主义被视为一种现实主义,认为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准备应对困难。
悲观主义常常引发一种沉重和忧郁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雨天、孤独和绝望的画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总是预见最坏结果的朋友,他的悲观主义态度有时会影响团队的士气,但也促使我们更加谨慎地规划和准备。
在诗歌中,悲观主义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在悲观主义的阴影下, 我寻找着一丝光明, 尽管世界似乎总是黑暗, 我仍希望黎明终将到来。
在不同文化中,悲观主义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悲观主义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而在西方文化中,乐观主义更受推崇。
悲观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方面。了解和分析悲观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的用法和含义,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