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22:12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悲哀。
【引证】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悲雨、 悲哽
悲壮;悲凉。
【引证】
宋·姜夔《扬州慢》-戍角悲吟。
【组词】
悲角、 悲风、 悲默
悲愤。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
眷念;怅望。
【引证】
《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游子悲故乡。
【组词】
悲思
哀怜;怜悯。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悲予志焉。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余悲之。
感叹,慨叹。
【引证】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悲哉世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可悲。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悲叹。
【引证】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发其志士之悲哉?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
【引证】
《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苦。
【引证】
宋·胡仔《杜少陵三》-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诗经·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唐诗三百首·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