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3: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3:08:00
“浮词曲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浮夸不实的言辞和曲解事实的说法。基本含义是指说话不实在,夸大其词或者故意歪曲事实,用以误导他人。
在文学作品中,“浮词曲说”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的文章或演讲。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说话方式不真诚或有意误导。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新闻报道中,这个词汇强调了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反对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了真实性和实质性的重要性。
“浮词曲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浮词”和“曲说”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浮词”指浮夸的言辞,“曲说”指歪曲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因此“浮词曲说”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这个词汇在批评虚假新闻和误导性广告中尤为重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欺骗。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含有误导性信息的话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销售人员使用浮词曲说来推销产品,这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辨别真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浮词曲说满天飞,真假难辨心自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舞台上夸夸其谈,但台下的观众面露疑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快速但旋律不连贯的音乐,象征浮词曲说的混乱和不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mpty rhetoric”或“false statements”,它们在含义上与“浮词曲说”相近,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浮词曲说”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注重言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他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词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抵制虚假信息,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和交流的有效性。
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
3.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