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52
词汇“浮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浮论”字面意思是指浮浅、不深入的言论或理论。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实质内容、不切实际或没有深度的观点和讨论。
“浮论”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浮”字有浮浅、表面的意思,“论”则指言论或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雅或正式的语境中仍然可见。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学”和“实务”,反对空谈和浮论。这种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尤为明显,强调言行一致和实践的重要性。
“浮论”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切实际、缺乏深度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空洞讨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浮论”来批评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社交媒体帖子或政治演讲,强调需要更多基于事实和深入分析的讨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浮论如泡沫,
一触即破灭。
深思如磐石,
稳立于波涛。
“浮论”可能让人联想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轻轻一触就会破裂,这与词汇本身的含义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uperficial talk”或“idle chatter”,它们也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深度和实质内容的言论。
“浮论”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和表达时要追求深度和实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