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0:36
浮踪浪迹 的字面意思是指漂泊不定的行踪,形容人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生活不稳定、经常迁移的人,尤其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安定下来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浮踪浪迹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增添一种浪漫或悲剧的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生活方式或旅行经历。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流浪者或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浮踪浪迹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学,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固定居所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因为个人选择或社会原因而四处漂泊的人。
在文化中,浮踪浪迹** 常常与诗人和文人墨客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们因为政治或个人原因而四处流浪,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用来描述那些因为经济或社会不稳定而无法安定下来的人群。
浮踪浪迹 这个词汇给我一种既浪漫又悲凉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追求自由和梦想而四处漂泊的艺术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因为家庭原因而四处流浪的朋友。他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浮踪浪迹 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浮踪浪迹的旅途中,
我寻找着那片属于我的天空。
浮踪浪迹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漫步,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脉。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流浪者主题的电影配乐,如《荒野生存》的原声音乐。
在英语中,浮踪浪迹 可以对应到 "wandering" 或 "roaming" 这样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浮踪浪迹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类对于安定和归属感的渴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四处漂泊的人的生活状态。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择婿数年,只有这个苏友白中意,却又~,无处去寻访。”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引证】
李白《谒老君庙》-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宋·苏轼《石钟山记》-访其遗踪。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 《广东军务记》-胆寒潜踪。
【组词】
踪尘、 踪绪、 踪响、 踪辙
3.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