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16
楠木:楠木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樟科楠属,学名为Phoebe zhennan。它主要分布在**南方,尤其是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楠木因其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蚀、纹理美观而被广泛用于家具、建筑和工艺品制作。
楠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楠木因其优良的物理特性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化中,楠木常被视为高贵和吉祥的象征。古代皇宫和贵族府邸常使用楠木作为建筑材料,以显示其尊贵地位。
楠木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尊贵。联想上,我会想到古代宫殿的庄严和历史的厚重。
在我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其大殿的梁柱都是用楠木制成的。每次参观时,都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沉淀和木材的坚韧。
诗歌: 楠木千年不朽, 岁月悠悠,风雨不改其色。 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守望。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楠木家具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出沉稳的光泽。 听觉:想象一段音乐,悠扬的古筝曲调,仿佛楠木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弥漫。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坚硬木材如橡木、柚木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楠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木材种类,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楠】
(形声。从木,南声。本义:楠木)同本义。樟科,常绿乔木。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木材。
【引证】
《本草纲目》-时珍曰:南方之木,故字从南。 、 《墨子·公输》-文梓楩楠。 、 《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楠梓。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