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8:09
“好恶同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和讨厌都一样”,指的是对事物的态度或情感没有明显的偏好,既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讨厌,保持中立或平衡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物对某件事情的冷漠或无动于衷的态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件事情没有特别的感觉或意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情感中立的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好恶同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情感态度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平衡和谐。因此,“好恶同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中庸的思想,即不过分偏激,保持内心的平和。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平和、冷静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深思熟虑、不易冲动的人。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过于情绪化的言辞。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对新事物的接受态度,既不特别热情也不特别排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间万物皆好恶同之,心若止水,波澜不惊。”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没有波澜。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轻柔的风声,没有强烈的情感波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different”或“neutral”,但这些词汇可能更多地强调缺乏兴趣或关心,而不是情感的平衡。
“好恶同之”这个成语在表达中立或平衡的情感态度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体现了中庸的哲学思想,也帮助人们在交流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