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8:17
“好心无好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尽管出于好心做了好事,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的回报或结果。这个成语强调了善行不一定得到善报的现实情况,有时甚至可能遭受误解或不公正的对待。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那些心地善良却遭遇不幸的人物,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种不公平现象的无奈或抱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行为与社会回报之间的关系。
“好心无好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反映了人们对善恶报应的普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无奈和不公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人们普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误解使得“好心无好报”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行为与社会回报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无奈感,因为它揭示了善良与不公之间的冲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却未得到应有回报的人,引发对社会正义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总是无私地帮助他人,但最终却因为一次误解而受到伤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心无好报”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好心种下,
秋风萧瑟,无好报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善良的人在帮助他人后,却独自站在风雨中,脸上带着无奈的表情。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增强这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善行不一定得到好报的观点。
“好心无好报”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无奈,它提醒我们在行善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同时也引发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行为的深入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现实。
曰:‘为什么却丧身?’师曰:‘好心无好报。’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5.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