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5:13
暖衣 的字面意思是指保暖的衣物,通常指在寒冷天气中穿着的衣物,如毛衣、羽绒服、棉衣等,目的是为了保持身体温暖,防止寒冷对身体造成不适。
在文学中,“暖衣”可能被用来象征温暖、关怀或保护。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保暖的衣物。在专业领域,如服装设计或气候适应性研究中,“暖衣”可能涉及到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讨论。
“暖衣”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一直围绕着保暖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暖衣的材料和设计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棉、毛到现代的合成纤维和智能材料。
在许多文化中,暖衣不仅是保暖的工具,也是表达关怀和爱的一种方式。例如,为家人准备暖衣是一种常见的家庭行为,体现了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关心。
“暖衣”这个词常常让我联想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它不仅是物理上的保暖,也是心理上的慰藉。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冬天来临,我都会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暖衣,以确保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舒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暖衣”:
冬风凛冽,暖衣如拥抱, 紧紧裹住,心中的温暖。 每一针线,都是爱的痕迹, 在寒冷中,给予我力量。
想象一件柔软的毛衣,它的质感、颜色和触感都能带来视觉上的温暖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织毛衣时的针线声,或是穿上暖衣时的窸窣声。
在不同文化中,“暖衣”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极地区的文化中,暖衣可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而在地中海气候地区,暖衣可能更多地强调时尚和轻便。
通过对“暖衣”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它不仅是保暖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背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