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0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02:15
根瘤(Nodule)是指植物根部的一种特殊结构,通常由根瘤菌(Rhizobia)与豆科植物(如大豆、三叶草等)共生形成。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同时根瘤菌也从植物中获取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根瘤一词源自拉丁语“nodulus”,意为小结或小瘤。在生物学中,根瘤的概念随着对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的研究而逐渐明确。
在农业文化中,根瘤被视为一种自然肥料的来源,有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对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瘤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物间的微妙关系,带来一种对自然界复杂性和和谐性的敬畏感。
在农业实践中,了解根瘤的作用可以帮助农民更有效地管理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在诗歌中,根瘤可以被比喻为大地母亲的纽带,连接着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编织生命的网。
根瘤的图像可能让人联想到土壤中的微观世界,而与之相关的音乐可能是轻柔的,带有自然和生命的节奏。
在不同语言中,根瘤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生物学意义和功能是普遍的。
根瘤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根瘤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和谐性。
1.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2.
【瘤】
瘤子,身体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淋巴瘤、血管瘤、脂瘤和骨瘤等。
【引证】
《说文》-瘤,肿也。从疒,留声。 、 《通俗文》-肉凸曰瘤。 、 《声类》-瘤,息肉也。 、 《三苍》-瘤,小肿也。
【组词】
瘤牛;瘤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