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3:12
词汇“犀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强力弓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犀弩”进行分析:
“犀弩”字面意思是指用犀牛角制成的弩,这种弩因其材料坚硬、弓力强大而得名。在古代,犀牛角被认为是制作弓弩的优质材料,因此“犀弩”常用来形容非常强劲有力的弓弩。
“犀弩”一词源于古代对犀牛角的认识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犀牛角的使用减少,这个词的使用也逐渐减少,但在描述古代兵器时仍会使用。
在**古代,犀牛角被视为珍贵的材料,用于制作各种器具,包括弓弩。因此,“犀弩”不仅代表了兵器的强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和技术水平。
提到“犀弩”,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气概,以及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由于“犀弩”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话题或参与历史重现活动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犀弩”来增强诗句的历史感和氛围:
铁骑奔腾尘飞扬,
犀弩齐发箭如霜。
英雄血洒古战场,
千秋功业后人扬。
想象一幅古代战场的画面,士兵们手持犀弩,箭矢如雨,战鼓雷鸣,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或古希腊,也有类似的强力弓弩,但不一定用犀牛角制作,因此“犀弩”这个词汇具有一定的**特色。
“犀弩”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兵器和战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2.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