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3:42
词汇“敬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敬”和“独”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起来,“敬独”可能指的是在独自一人时保持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态度。
由于“敬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即使在孤独时也保持着对某种价值观或信仰的尊重。
由于“敬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
在某些文化或**背景下,可能会强调在独处时也要保持对神或道德的尊敬,这种情况下“敬独”可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敬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自我约束,给人一种宁静和深沉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或精神修行场合,可能会提及保持敬独的心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敬独”来表达一种孤独中的自我修养:
在寂静的夜晚,我敬独地思考,
星光下,心灵与宇宙对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独自沉思,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尊敬。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在独处时也要保持一定的道德或精神标准。
“敬独”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独处时也要保持对重要事物的尊敬和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 《礼记·礼器》-君子慎其独也。 、 《礼记·儒行》-儒有特立而独行。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庄子·养生主》-天之生是使独也。 、 《楚辞·屈原·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 、 宋·王安石《怀元度》-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组词】
独角兕(sì)(一种独角的犀牛、 独根孤种、 独幅、 独脚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