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20:55
敬畏:这个词由“敬”和“畏”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对某人或某事物既尊敬又害怕。基本含义是指对神圣、庄严或强大事物的深深尊敬和畏惧之情。
“敬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论语》中提到“敬鬼神而远之”,显示了敬畏的原始含义与和道德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对各种权威和庄严事物的情感反应。
在**传统文化中,敬畏常与对长辈、师长和权威的尊敬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敬畏也常用来描述对自然环境或科技进步的复杂情感。
敬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既有尊敬和钦佩,也有害怕和不安。这种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未知或强大事物的探索欲望,也可能导致逃避或顺从。
在个人生活中,敬畏可能体现在对父母或老师的尊敬,或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
在诗歌中,敬畏可以用来形容对夜空的深邃和星辰的神秘的感受: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我站在大地之上,心中充满敬畏。
在西方文化中,“awe”一词与敬畏有相似的含义,常用来描述对伟大或神秘事物的深刻感受。
敬畏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尊敬和害怕,还与探索、顺从和自我反思等多种情感和行为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敬畏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各种权威和庄严事物的情感反应。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