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5:06
“敬终慎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尊敬地对待结束,谨慎地开始。这个成语强调在做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保持谨慎和尊重的态度,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和成功。
在文学作品中,“敬终慎始”常用来形容人物对待重要事务的态度,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君主或官员处理国家大事时的谨慎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或自我提醒,在任何重要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保持谨慎。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专业性和责任感。
“敬终慎始”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敬之始也,慎之终也。”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敬终慎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谨慎和尊重的态度,强调在任何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畏心。这种态度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公共事务和职业道德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可靠。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和谨慎的人,这种态度在处理复杂或重要的事务时尤为重要。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使用“敬终慎始”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处理重要项目时要有始有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仔细考虑和规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敬终慎始,步步为营,
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的光芒。
在时间的河流中,
我们以谨慎和尊重,
编织着未来的篇章。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画面,他们神情严肃,动作谨慎。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低沉而庄重的音乐,营造出一种严肃和敬畏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强调在开始时就考虑到最终目标,这与“敬终慎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后者更强调在整个过程中的谨慎和尊重。
“敬终慎始”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谨慎和尊重,也帮助我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这种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其在汉语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和实用价值。
事君慎始而敬终。
~,研核微章。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3.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4.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