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1:47
词汇“[果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搜索和分析,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尝试从最接近的角度进行分析,假设“果意”可能是指“果实的意义”或“结果的意义”。
由于“果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果”(结果)和“意”(意义)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果意”可能被用来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强调因果关系和行为后果的伦理观念中。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某个项目的成果或某个决定的后果时使用“果意”这个词,以强调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花开满园,果意深长,岁月静好。”
由于“果意”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详。
“果意”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如果理解为结果的意义,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词汇,用来强调行为或*的深远影响和深层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