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7:04
“尸位病民”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尸位”指的是占据职位而不做事,“病民”则可能指对民众造成伤害或不利影响。结合起来,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某人占据职位却对民众有害无益,即“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
由于“尸位病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会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想要表达某人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且对民众有害,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如“占着茅坑不拉屎”。
由于“尸位病民”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对官员或管理者的无作为和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感到不满,因此创造或使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不满和批评。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能、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形象。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些官员或管理者的看法和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且对他人或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不满。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描绘一个无能的官员或管理者,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而民众在外等待帮助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或压抑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负面情感。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的人。例如,英语中可能有类似的俚语表达。
“尸位病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对无能官员或管理者不满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3.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4.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