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35
敛怨求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收敛怨恨,以求取别人的欢心或好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为了讨好他人而压抑自己的不满或怨气,表现出一种虚伪或不真诚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敛怨求媚 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生存而不得不屈服于权势或环境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讨好上司或同事而牺牲自己原则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和自我牺牲行为。
同义词:阿谀奉承、拍马屁、谄媚、讨好 反义词:直言不讳、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敛怨求媚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敛怨”和“求媚”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收敛怨恨和寻求好感。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较为频繁,特别是在描述官场或宫廷中的复杂人际关系时。
在传统文化中,敛怨求媚** 常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涉及到个人原则的牺牲和对权力的屈服。这种行为在儒家思想中被批评,因为它违背了诚实和正直的道德原则。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负面情感,联想到虚伪和不真诚的行为。它让我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自己原则的人,这种行为在社会中往往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可取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同事为了讨好上司而敛怨求媚的情况。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些好处,但长期来看,它破坏了团队的信任和合作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阴影下,他敛怨求媚,
心中的火焰,被虚伪的笑容掩盖。
敛怨求媚 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权势者的面前低头哈腰,脸上挂着不自然的笑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种压抑的、不自然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kowtow" 或 "brown-nosing",它们都描述了为了讨好他人而表现出过分恭敬或奉承的行为。
敛怨求媚 这个词汇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复杂动态,特别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影响下。了解和识别这种行为对于维护个人原则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社会现象。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