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02:5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02:56:27
词汇“丛怨”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丛”通常指聚集或丛生的状态,“怨”则指怨恨或不满的情绪。因此,“丛怨”可以理解为指聚集在一起的怨恨或不满情绪。
“丛怨”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群人或事物中积累的怨恨或不满情绪。
由于“丛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丛”和“怨”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组合起来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群体情绪的积累往往被视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标志。因此,“丛怨”可能在描述社会问题或冲突时被提及。
“丛怨”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群体的不满和冲突,可能会引发对社会不公和矛盾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丛怨”这个词,但如果在一个社会问题讨论中,我可能会用它来描述群体的不满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丛怨如乌云压城,无声的怒火在心中燃烧。”
视觉上,“丛怨”可能让人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或拥挤的人群;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抱怨声或抗议的呼喊。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accumulated resentment”。
“丛怨”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群体情绪积累的有力工具。在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时,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群体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