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0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08:52
词汇“敛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敛屦”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敛屦”的字面意思是整理鞋子,即将鞋子整齐地摆放或收起。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整理鞋履的动作,尤其是在准备出门或接待客人时的礼仪性行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敛屦”可能会出现在描述宫廷礼仪、文人雅集或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在现代语境下,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正式或古风的文学创作中。
“敛”字有收起、整理的意思,“屦”在古代指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屦”这个字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鞋”。因此,“敛屦”这个词汇也随之变得不常用。
在古代**,礼仪文化非常重要,敛屦作为礼仪的一部分,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对场合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具体的礼仪行为已经不再普遍,但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仍然被传承。
对于现代人来说,“敛屦”可能会带来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使用“敛屦”这个词汇,但整理鞋子的行为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准备出门或迎接客人时。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敛屦”来营造古代的氛围,如:“晨光微露,宫女敛屦,静待君王临朝。”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面或古风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敛屦”的场景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敛屦”的词汇,但整理鞋子的行为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只是表达方式和重视程度不同。
“敛屦”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古雅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屦】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引证】
《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屦,履也。 、 《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 、 《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共其资粮屝屦。 、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组词】
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 屦人、 屦及剑及、 屦缕
践踏。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传》-身屦典军。 、 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
【组词】
屦企、 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