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4:24
词汇“从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从逸”的字面意思是指跟随安逸或放纵自己。它由两个字组成:“从”意味着跟随或依从,“逸”则指安逸、放纵或逃避责任。
由于“从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从逸”来形容某人逃避责任或追求安逸的生活态度。
“从逸”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对安逸生活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已经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具体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强调勤劳和责任感的**传统文化中,“从逸”可能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暗示了对责任的逃避和对安逸生活的过度追求。
“从逸”可能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在情感上可能引起负面反应,尤其是在强调努力工作和自我提升的环境中。
由于“从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从逸”来描绘一个逃避现实、追求安逸的人物形象:
他漫步在绿荫下,从逸的心,
逃避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
由于“从逸”的含义与逃避和安逸相关,可以联想到宁静的自然场景,如森林、湖泊,以及轻柔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小夜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从逸”的词汇,但类似的concepts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indulging in leisure”或“escaping responsibility”。
“从逸”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的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它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相对较小。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