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40
“从长计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和讨论问题”。它强调在做决策或处理问题时,不应只看眼前利益,而应考虑更长远的影响和后果。
“从长计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长远规划和深思熟虑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从长计议”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慎思”和“远虑”,强调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利益,避免短视行为。这种思维方式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常让人联想到智者或经验丰富的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冷静和理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从长计议”来提醒自己在做重要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后悔的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将“从长计议”融入到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中:
岁月如梭,人生几何,
从长计议,方显智慧。
眼前繁华,终将逝去,
唯有远虑,方能长久。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静谧的书房中沉思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稳的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深思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hink long-term”或“take a long-term vie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长远考虑的重要性。
“从长计议”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深思熟虑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中华文化中重视长远规划和深思熟虑的传统。
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
4.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