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7:20
词汇“从道”在中文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从道”字面意思是指遵循或追随某种道义、原则或规律。在哲学和伦理学中,“道”通常指宇宙的根本原理或道德的最高准则,因此“从道”意味着按照这些原则行事。
“从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从”意为跟随,“道”指道路或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道”逐渐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道德和哲学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从道”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从道”给人以正直、高尚的情感联想,常与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形象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坚持原则的情况,那时“从道”成为我行动的指南,帮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从道”:
在纷扰的世界中,我选择从道而行,
让心灵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坚定前行,背景音乐是宁静而坚定的旋律,这可以很好地体现“从道”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从道”可以与“follow the path of virtue”或“adhere to the principles”相对应,强调遵循道德和原则。
“从道”是一个富含哲学和道德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指导个人行为,也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从道”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表达深度。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