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0:22
词汇“毁敝”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旧或书面化的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毁敝”字面意思是指破坏、损坏到无法使用或修复的程度。其中,“毁”意味着破坏、毁坏,“敝”则有破旧、破败的含义。结合起来,“毁敝”描述的是物体或事物被严重破坏,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或美观。
“毁敝”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损坏”、“破坏”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毁敝”可能与自然灾害、战争等负面**相关联,反映了人类对破坏和损失的无奈和悲哀。
该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联想可能包括废墟、破败的景象,以及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遗产保护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毁敝”用于描述一个曾经繁华如今却荒废的地方,如:“那座曾经熙熙攘攘的市场,如今只剩下毁敝的摊位和风化的石板路。”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破旧的建筑、废弃的工厂等;听觉上,可能是风穿过破窗的呼啸声,或是远处传来的模糊的机械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情境,如英语中的“ruined”或“dilapidated”。
“毁敝”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能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破坏和损失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和深度。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