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47
词汇“吝口”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吝”通常指小气、舍不得,“口”则指说话或嘴巴。因此,“吝口”可以理解为不愿意说话或表达,或者在说话时非常节俭、吝啬。
由于“吝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通常,“吝”字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小气、舍不得,而“口”字则指嘴巴或说话。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沉默寡言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内敛和谦逊的文化中。然而,在需要积极表达和沟通的场合,吝口可能会被视为缺乏参与感或不合作。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一个吝口的人,可能会感到沟通上的困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来建立有效的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将“吝口”用来形容一个沉默的恋人,如:
她的爱如夜空般深邃,
却吝口不言,只以眼神传递。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都有形容人沉默寡言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tight-lipped”或“reserved”。
“吝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理解人们在言语表达上的不同风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
1.
【吝】
(形声。从口,文声。本义:顾惜,舍不得)。
同本义(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
【引证】
《说文》。字亦作恡,作悋。-吝,恨惜也。 、 《方言十》-凡贪而不施或谓之悋。悋,恨也。 、 《易·蒙》-以往吝。 、 《易·说卦》-坤为吝啬。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论语》。皇疏:“难惜之也。”-出纳之吝。 、 《孔子家语·致思》。注:“啬甚也。”-商甚恡于财。 、 《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 袁枚《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论语·尧曰》-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马中锡《中山狼传》-又何吝一躯以啖我而全微命乎?
【组词】
吝色、 吝情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