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19:04
“吞吞吐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时断断续续,不流畅,形容说话不干脆、不直率,有犹豫或隐瞒的意味。
“吞吞吐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说话方式的细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描述说话方式,有时也用来形容行为上的犹豫不决。
在**传统文化中,直率和坦诚被视为美德,因此“吞吞吐吐”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着不诚实或不自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保留了其负面含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谨慎或考虑周到。
“吞吞吐吐”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不信任和焦虑,因为它暗示着说话者可能有所隐瞒或不诚实。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沟通不畅,难以建立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讨论重要项目时吞吞吐吐,后来发现他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建议不被接受。这种情况让我意识到,沟通时的直率和清晰对于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吞吞吐吐”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山间的溪流,吞吞吐吐地穿过岩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嘴巴的动作缓慢而不连贯,眼神闪烁不定。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断断续续、不流畅的语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mmering”或“hesitating”,但这些词汇更多地指向生理上的说话障碍或心理上的犹豫,而不像“吞吞吐吐”那样强调说话方式的不连贯和隐瞒。
“吞吞吐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说话的方式,还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进行沟通时,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对于准确表达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至于新作,现在可是难了,较好的简直无处发表,但若做得~,自己又觉无聊。(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3. 【吐】
4. 【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