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6:51
画地为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作为牢房”,比喻限制自己或他人的行动范围,或者形容自我设限,不主动寻求发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改变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
画地为牢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画地而趋”,后来演变为“画地为牢”,意思也从最初的“在地上画线作为界限”转变为“限制自己的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变革和创新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它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或新技术的人或组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愿意改变、固执己见的人。在表达上,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坚持使用旧的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工具和技术。我曾用“画地为牢”来形容他的行为,并试图说服他接受变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画地为牢,心锁难开,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 若不随波,终将被抛, 创新之路,勇者先行。”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画在地上的圆圈内,四周是广阔的世界,但他却不愿意踏出那一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种沉闷的、不愿改变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in the mud”或“set in one's ways”,它们都有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含义。
画地为牢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对于变革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勇于接受新挑战。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对于变革的态度是如何影响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的。
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西汉时期,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司马迁则认为李陵曾经杀得匈奴人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汉武帝对司马迁施行“腐刑”。司马迁虽然画地为牢,身陷囹圄,但他艰苦顽强地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牢】
(象形指事。据甲骨文,里面是个“牛”字,外面象养牛的圈。泛指一般养性畜的栏圈(juàn)。本义: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羊豕之闲曰牢。-牢,闲养牛马圈也。 、 《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 、 《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周礼·充人》-祀五帝则系于牢。 、 《列子·仲尼》-长幼群聚,而为牢藉。 、 《庄子·达生》-元端以临牢筴。
【组词】
牢栈、 牢筴、 牢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