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4:48
“惊羽”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由两个字组成:“惊”和“羽”。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惊动的羽毛”或“羽毛的惊动”。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某种轻盈的物体(如羽毛)因外力或内在原因而突然移动或颤动,通常带有一种突然性和轻微的惊吓感。
由于“惊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细腻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变化,或者是一种微妙的情感波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物理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羽毛的**或振动。
由于“惊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惊”和“羽”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惊羽”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轻盈、脆弱或敏感。在文学和艺术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微妙的情感或心理状态。
“惊羽”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轻盈、细腻和微妙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轻盈的羽毛,或者是某种细腻的情感波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例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物情感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轻轻吹过,
惊羽般的思绪飘散,
在空中舞动,
捕捉那瞬间的美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轻盈的羽毛在风中飘动;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旋律,如同羽毛在空中轻轻飘落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然而,类似的意象和表达可能在不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
“惊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细腻和微妙的表达方式,适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轻盈、细腻和微妙情感的联想,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表达的细腻度和丰富性。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 、 《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 、 《周礼·舞师》-教羽舞。 、 《左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 《考工记·钟氏》-染羽。 、 《墨子·旗帜》-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组词】
羽葆鼓吹、 羽葆翠盖、 羽葆花旌、 羽仪廊庙、 羽旆、 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