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5:39
放蛮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中的用语。根据字面意思,"放" 可以理解为放开、放任,"蛮" 则有野蛮、不讲理的含义。结合起来,"放蛮" 可能指的是放任野蛮行为,或者指某人行为粗鲁、不讲理。
由于 "放蛮" 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群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行为粗鲁、不讲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放任自己的野蛮行为。
由于 "放蛮" 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方言或特定社群中的用语逐渐形成的。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放蛮" 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不讲理的人。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文明或不受欢迎的。
"放蛮"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文明、不讲理的行为。它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或不愉快。
由于 "放蛮" 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 "放蛮" 用来形容某个角色的行为,例如:
他放蛮地推开了门,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
由于 "放蛮" 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带来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 "放蛮" 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非常有限。
"放蛮" 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行为粗鲁、不讲理的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蛮】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蛮,南蛮也。 、 《周礼·大司马》-蛮畿。 、 《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 《书·禹贡》-三百里蛮。 、 《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 、 《国语·周语》-蛮夷要服。 、 杜甫《闷》-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组词】
蛮声哈剌、 蛮人、 蛮布、 蛮风、 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