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21
渺无人烟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地方非常偏僻,没有人居住或活动,通常用来描述荒凉、偏远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渺无人烟 常用来营造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如描述荒野、沙漠或废弃的村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偏僻,不易到达。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生态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未开发或人迹罕至的地区。
渺无人烟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渺”(形容词,意为遥远、模糊)和“人烟”(名词,指人的活动迹象)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中就有类似的表达。
在文化中,渺无人烟** 常与自然景观、隐居生活或探险活动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地区或未开发区域相关。
这个词汇给人以孤独、宁静或神秘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探险、隐居或自然的美。
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旅行中遇到过渺无人烟的地方,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渺无人烟的山巅,星辰与我共舞,风声是唯一的伴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沙漠或荒野,只有风声和偶尔的鸟鸣。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宁静或神秘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esolate" 或 "uninhabited",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渺无人烟 这个词汇在描述偏僻、荒凉的地方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地理上的偏远,还带有一种情感上的孤寂和宁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想象。
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跋涉了~的草原。
1.
【渺】
(形声。从水,眇(miǎo)声。本义:水面辽阔)。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四际渺弥。
【组词】
浩渺、 渺冥、 渺弥、 渺漭、 渺绵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