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29:12
斗霜傲雪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勇敢地面对霜雪,不畏严寒。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强不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斗霜傲雪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高尚品质,如在描述一位战士在严寒中坚守岗位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气象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植物或动物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同义词: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坚毅不拔 反义词:软弱无力、畏缩不前、怯懦退缩
斗霜傲雪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自然景观和人物性格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情况。
在文化中,斗霜傲雪 常常与梅花联系在一起,因为梅花在冬季开放,象征着坚强和纯洁。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对于坚韧和毅力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坚强和勇敢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面对家庭困难时依然坚持学*和工作,他的精神就像斗霜傲雪的梅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斗霜傲雪的梅花,
在寒冬中独自开放,
不畏风雪的侵袭,
只为那一抹春的希望。
看到斗霜傲雪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片白雪覆盖的山坡上,几株梅花顽强地绽放着,背景音乐可能是悠扬的古筝曲,传达出一种坚韧和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rave the elements" 或 "stand firm against the storm",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斗霜傲雪那么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斗霜傲雪 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3.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4.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